服务热线:021-64951010

产品列表

PROUCTS LIST

新闻动态

NEWS

技术文章Article 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离子色谱仪工作原理:电导检测器与抑制器技术深度解析
离子色谱仪工作原理:电导检测器与抑制器技术深度解析
点击次数:167 更新时间:2025-08-08
   离子色谱仪通过离子交换技术实现溶液中阴、阳离子的高效分离与检测,其核心在于电导检测器与抑制器的协同作用,显著提升检测灵敏度与准确性。
  电导检测器:离子浓度的“电信号转换器”
  电导检测器基于离子化合物的导电性,通过测量溶液电导率变化实现定量分析。其核心结构为电导池,内置两个电极,当施加电压时,溶液中的阴、阳离子分别向阳极和阴极移动,形成电流。电流强度与离子浓度成正比,从而通过电导值反映离子含量。该检测器具有三大优势:
  高灵敏度:检测下限可达纳克级甚至皮克级,适用于痕量离子分析;
  宽线性范围:可同时检测高浓度与低浓度离子,减少稀释步骤;
  结构简单:易于与自动化系统集成,降低人为误差。
  抑制器:背景电导的“智能削减器”
  抑制器是离子色谱仪的关键组件,其核心功能是降低淋洗液背景电导,同时增强样品离子信号。以阴离子分析为例:
  化学抑制原理:淋洗液(如NaOH)中的OH⁻与抑制器中的H⁺中和生成水,背景电导从高电导的NaOH降至低电导的水,而样品离子(如Cl⁻)保留高电导特性,信号对比度显著提升。
  电化学抑制原理:通过电解水产生H⁺或OH⁻,动态中和淋洗液离子,无需外接化学试剂,实现连续、稳定抑制。例如,阳极电解水生成H⁺,中和淋洗液中的OH⁻;阴极生成OH⁻,中和阳离子淋洗液中的H⁺。
  技术协同:从分离到检测的全流程优化
  分离阶段:样品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柱,不同离子因亲和力差异实现分离;
  抑制阶段:分离后的离子进入抑制器,背景电导降低1000倍以上,样品离子电导信号凸显;
  检测阶段:电导检测器精准测量抑制后的电导变化,结合数据处理系统生成色谱图,实现离子种类与浓度的定量分析。
  应用价值:多领域的高效分析工具
 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(如水体中Cl⁻、NO₃⁻、SO₄²⁻等污染物检测)、食品安全(如食品添加剂、农药残留分析)、生物医药(如氨基酸、抗生素分析)等领域。其高灵敏度、高选择性与快速分析特性,为复杂样品中的离子成分提供了可靠检测手段。
上一篇 气体质谱分析仪让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变得透明可控 下一篇 气体质谱分析仪工作流程步骤简析

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

传真:021-64956721  地址: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中心路28号 ICP备案号:沪ICP备05003703号-3

管理登陆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总流量:630067  GoogleSitemap